台北市信義社大 114-春季班  圓滿道德經-科學與佛學的補充(二)

 招生人數:30人
 連絡電話:02-87897317
 上課日期:2025-03-08 (第一週),(共12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六 早上 9點0分~11點30分
 上課地點:國中
 上課地址: 110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58巷1號  連結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有興趣即可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自由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主題探討,簡報介紹。
 評量方式
學員出席率60%、課堂討論40%。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探討老子《道德經》生命和生活之理論與實踐(恆道維新)
 課程目標
1.以老子恆道哲學為基礎,結合當代科學發展及宗教心理學(佛學)認知,探索人類的生命和生活之意義。
2.將老子恆道哲學與現代社會環境配合,引導學員建構新的人生觀,並付之實踐。
3.協助學員建構簡單易行的基本安身處世之道(恆道維新)。
 參考書目
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真義,林宏謙主編,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出版。
是「恆道」不是「常道」,陳清淵編著,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出版。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折扣後只需 160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講師免費提供

課程大綱
第一週認識老子及《道德經》從認識《帛書》、《楚簡》與通行本的異同進入《老子》恆道哲學的堂奧。
第二週「道」與「德」的關係與實踐從「道法自然」談《老子》無為無不為的思想。
第三週「道家」與「儒家」思想的異同德篇《老子》談「道、德、仁、義、禮」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第四週老子》所說的「聖人」是誰?又誰能稱為聖人?從「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起論「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第五週《老子》恆道哲學的基本原理簡述從「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談《老子》的運動與轉化思想。
第六週「道」怎麼產生萬物? 為什麼會「無中生有」?萬物是「無中生有」?或是「陰陽調合」?從科學與哲學等各種角度探討生命與生活的意義
第七週老子說「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用意何在?以「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為例說明「玄德」不要求回報的真義。
第八週從《老子》如何看待「親、疏,利、害,貴、踐」談「玄同」之妙。解析《老子》如何從「塞兌閉門、和光同塵」到「挫銳解紛」,以促進「社會祥和」。
第九週公民學程週原課程停課,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第十週老子的「三寶」是什麼?有什麼用?如何正確解讀《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何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第十一週老子的「養生之道」是「去除自我中心」。面對名利要「寵辱若驚」,不為外境聲色所惑。為何老子要說四不:「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又說:不要沉迷於五色五音五味,其用意何在?
第十二週治人事天莫若嗇是節流之法?儉約與吝嗇又有何差別。《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但這句話有許多不同解讀,究係「節流之法」還是「積德之法」,讓我們發揮最大的想像力,來談這個議題。

講師介紹

陳清淵 講師  陳清淵 講師  陳清淵 講師   陳清淵 講師

 現職:
宜蘭社區大學、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講師、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第三任理事長
 簡介:
● 2019-09-01~2022-01-31 宜蘭社區大學 講師 宜蘭市+羅東鎮 講授老子道德經相關課程>>
 專長:
《老子道德經》恆道哲學
 落格(Blog):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4014716469789/members/invited
 臉書(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omaychen

愛課程 ICOURSE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