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相見歡(室內課程) | 自我介紹/課程說明/ 分享觀察蕨類植物歷程 臺灣為什麼是蕨類王國? |
第二週 | 「蕨類植物入門」蕨類的外部形態特徵(室內課程) | 可提供學習者對蕨類有初步的認識,進而描述 從一些簡易的名詞著手,諸如單葉、複葉(一回羽狀、二回羽狀與多回羽狀)、羽片、小羽片、葉軸、羽軸、孢子囊群與孢膜等,這些名詞詳細解釋起來很麻煩,而且新手也不一定能了解,因此這裡提供一些簡易的圖說,相信你應該可以望圖生義,至於較複雜的名詞則在後面各種內容中另外說明。 |
第三週 | 蕨類植物生態習性(室內課程) | 經過長時間的演過後,蕨類植物己經發展出;適應環境的各種機制,他們可以生活於各種生態環境之中,例如在乾燥、貧瘠的崩塌地或是裸露地,甚至是樹 幹、岩石、建築物上。以蕨類與其生長的環境,將其做歸納性的環 境陳述。 |
第四週 | 象山自然步道 | 戶外觀察記錄 |
第五週 | 併課 與第4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4週時間合併 |
第六週 | 虎豹獅象四獸山 戶外觀察記錄 | 虎豹獅象四獸山 戶外觀察記錄 |
第七週 | 併課 與第6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6週時間合併 |
第八週 | 台灣蕨類植物的多樣性 分科介紹 上(室內課程) | 臺產的蕨類植物,依照分科的順序,從原始到高等陸續出場介紹。 |
第九週 | 公民學程週 | 原課程停課,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
第十週 | 台灣蕨類植物的多樣性 分科介紹 下(室內課程) | 臺產的蕨類植物,依照分科的順序,從原始到高等陸續出場介紹。 |
第十一週 | 新竹馬胎古道 戶外觀察記錄 | 新竹馬胎古道 戶外觀察記錄 |
第十二週 | 併課 與第11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11週時間合併 |
第十三週 | 坪林金瓜寮溪蕨類步道 戶外觀察記錄 | 坪林金瓜寮溪蕨類步道 戶外觀察記錄 |
第十四週 | 併課 與第13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13週時間合併 |
第十五週 | 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 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圓覺瀑布步道蕨類生態解說 戶外觀察記錄 |
第十六週 | 併課 與第15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15週時間合併 |
第十七週 | 新店和美步道賞蕨 戶外觀察記錄 | 新店和美步道賞蕨 戶外觀察記錄 |
第十八週 | 併課 與第17週時間合併 | 併課 與第17週時間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