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課程介紹 | 1相見歡,學員自我介紹並選舉班代表,以及學員資料確認。 2.說明竹北社區大學教育理念及公民素養週參與的必要性。 3.介紹本學期所有課程、課綱及應配合學校規定事項。 4.指導學生認識教室所在地原名為吧哩國之新埔在新竹縣13鄉鎮中的地理位置及各項物產等。 5.探討我們客家人的祖先從何處來?因何而來?渡過黑水溝後從何處上岸以及抵達台灣後所受到的困境。 |
第二週 | (一)內灣支線鐵道、內灣老街、馬胎古道 (二)體驗客家料理美食。 | 1. 台灣鐵路三大支線之一的內灣支線承載的過去與未來。 2. 內灣老街的客家人歷史性和在地人文。 3. 馬胎古道連結著原住民部落與客家文化。 |
第三週 | (一)探訪新埔鎮石頭坑地區。 (二)前往石頭坑溪及牛路崎尋幽探古 | 1.探訪當地少數尚存住家。見證寶石里(原名:石頭坑)自農業時代至今的興衰歷史。 2.探訪新竹縣母親河之一的鳳山溪源頭—石頭坑溪及介於芎林、關西和新埔地區之古道_牛路崎,探訪已歷百年以上之水頭伯公廟、了解當地先民台生活之困苦下精神寄託及開拓山林之精神。 3.講述南和里(下南片)流民窩來由及牛路崎在地黃家古宅及傳奇人物范0桶之傳奇過往事跡。 |
第四週 | (一):北埔內大坪、金廣福公館、老街客家美食。 (二)參觀北埔的秀巒公園。 | 1.內豊國小開辦雖短短僅26年就因人口外流而走入歷史,但也培育出436名學生,還有百餘名教職員曾在此服務過。該校更位於台灣知名武裝抗日的「北埔事件」所在村落,歷史意義不凡。 2.五子碑紀念日本兒童5人被殺害。 |
第五週 | (一)探訪關西坪林十子十登科的范朝燈故居。 (二)探訪錦山糯米橋及牛欄河 | 1.位於關西下南片的范朝燈故居,建築配置結合漢式傳統家屋及日式風格,是日治時期台灣建築史的代表作品。 2.錦山古橋取自本地鵝卵石和青心石加上糯八調合建造,不禁讓人懷古並感念早期工程的優異。 |
第六週 | (一)介紹新埔及關西地區特產。 (二)客家山歌教唱 (三)山頂食茶打嘴鼓 | 1.新埔和關西在日治時期均有出產大量且品質良好的茶葉聞名海內外,當時因為沒有其他休閒活動,採茶時節處處可聽到人們以歌唱或到後來的收音機播放山歌,代表了當時台灣的經濟走向和一般民間的消遣方式。 2.受到時代的演變,經濟產業則從柑桔水梨等發展出目前的柿餠和仙草等產業。 3.農閒或下雨天常見老人們坐在空地或是走廊下喝茶聊天講古,自成一絡特殊文化。 |
第七週 | (一)頭前溪流域的人文和水文。 (二)為何當地日治時期稱為矮店及瓦屋家。 | 1.探訪提供科學園區大量用水的寶山水庫的上坪溪攔沙壩。 2.提供當地舊相片供學員欣賞並帶領學員參訪使用該地水源的有機農場 3.說明當地地名來由、伯公廟改建引發的爭議及傳奇人物阿旦姐、興火伯的故事以及附近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
第八週 | (一)走訪文山古道和三段崎古道。 (二)見証老茶園和柑橘園的荒廢。 (三)認識客家人所在丘陵地重要作物_各式各樣的竹筍 | 1.客家人因來台較晚,居住地大多為交通不便之丘陵地區,但為了對外溝通或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走出去,有句話路是人走出來的,因而走出了許多崎嶇古道,但隨後因交通日漸發達而荒廢。 2.舊茶園內部份殘存茶樹和中油的探勘遺跡仍在見證著歷史。 3.教導學員自走讀中認識各式各樣的竹筍、料理和加工方式。 |
第九週 | 公民素養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一)新埔客家信仰宗教巡禮(義民廟、廣和宮及義勇廟)。 (二)新埔粄條及傳統打鐵店參訪 | 1.前往客家信仰中心(義民廟、廣和宮及義勇廟)。追懷先民保家衛民之壯舉,與地方耆老並以客語會談。 2.實地体會客家人在山林建立家園所要用到的工具製造文化與生活習俗。 |
第十一週 | (一)關西客家宗教信仰巡禮(太和宫、錦山義民廟)。 (二)紅茶博物館及日式關西前分駐所參訪 | 1.詳細參訪關西當地信仰中心太和宮和舊名馬武督之錦山里義民廟,了解當地客家人當年如何與原住民相處並祭拜金錦山義民廟之意義。 2.深入探討當地產業的轉換及日本統治期間於民眾所受到的影響。 |
第十二週 | 學期結束總檢討 | 1.考驗學員簡易客語及客家歌曲如崖係客家人及十八相送等能否聽懂及傳頌。 2.確認學員對於本課程是否能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 3.了解學員是否對客家文化有興趣並再參加下一學期之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