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民歌是什麼?! | |
第二週 | 40年代的生活背景 | |
第三週 | 50年代的校園,是寂寞的 | |
第四週 | 駐台"美軍" | |
第五週 | 日本音樂對台灣人的影響 | |
第六週 | 美國音樂大量湧入 | |
第七週 | 吉他對"民歌運動"的重要性 | |
第八週 | 沒有"吉他教材"的年代(中文) | |
第九週 | 彈彈吉他、唱唱歌,充滿校園和年青人的生活 | |
第十週 | 國民黨在戒嚴時期 | |
第十一週 | 禁歌 | |
第十二週 | 民歌演唱會,擔任"推廣"、"示範"的角色 | |
第十三週 | 長期在新聞局任歌曲審查委員的韓正皓老師與多位政戰學校音樂系出身的委員共事 | |
第十四週 | 流行音樂"歌曲",從"靡靡之音"到"淨化歌曲" | |
第十五週 | "中美斷交"、"釣魚台事件"的社會氛圍 | |
第十六週 | 唱自己的歌的聲浪上揚 | |
第十七週 | 陶曉清為自己的節目"熱門熱門"開一扇窗,徵選創作歌曲,改名"中西民歌",韓正皓答應為徵選的歌作一人評選 (下學期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