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室內課:信義區的軍事過往 | 講師簡介,課程內容說明,同學相互認識,並陳述1980年代前信義區的軍事設施介紹,看地景的變化 |
第二週 | 室內課:信義區的街路命名由來 | 信義區內有1945年後,一直到現代不同時期命名的街路名稱,而這些街路的命名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透過本堂室內課,分享及討論 |
第三週 | 戶外課:靶場尋跡三張犁 | 三張犁的在地居民,在靶場尚未停用撤出前,曾有一段經常聽到槍聲的時光,透過歷史地圖搭配實地踏查,找尋靶場及相關地景的痕跡 |
第四週 | 戶外課:從眷村到國宅,公宅的多重宇宙巷弄穿梭 | 從戰後移民到城鄉移民,信義區自1949年到1970年代,陸續有各種由政府出資人民入住的公宅建築,透過眷村到國宅的巷弄踏查,發現每個年代建築與居民的故事,進而思考居住平權議題 |
第五週 | 戶外課:穿說信義Shopping Mall,信義計劃區參訪 | 1997年到目前為止,信義計劃區內的百貨公司仍不停的增加當中,算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百貨公司街區,除了百貨櫉窗外,還有什麼值得一探的事物,實地踏查,了解其中的奧妙 |
第六週 | 室內課:信義區的神鬼傳奇,在地宮廟與祭典 | 最國際的地段有最根植的地方文化,透過在地信仰的宮廟與祭典分享,讓學員了解並存在國際化之下的地方風俗 |
第七週 | 戶外課:嘉興之途,信義區嘉興街街區踏查 | 一條看起來有頭無尾又斷裂的街區,卻最現今信義區最繁忙交通要道的前身,狹窄的街道裡有什麼人神之間的故事,值得造訪嘉興之途來實地了解 |
第八週 | 戶外課:消失的庄界,六張犁下內埔庄界踏查 | 都市發展難兩全,居民的生活空間和自然環境,在現代生活模式下,大都會偏向方便生活的面向進行,自然環境就隨著居住空間而隱没或消逝,而消失的不僅是可見的地景,還有什麼也不見了?參訪踏查兩庄之界,發現逐漸淡化的信仰及屯墾領域 |
第九週 | 公民週 | 社大安排活動或講座 |
第十週 | 戶外課:良田到商圈,吳興街區人文踏查 | 距離臺北金融大樓不到500公尺的狹長街區,如何自成商圈,有多少移民故事在這裡發生,不同區段又有哪些不同的風情,和在地信仰,探訪吳興街就近感受臺北101底下的在地生活圈 |
第十一週 | 戶外課:尋溪戀武功,通化街臨江街水文踏查 | 通化街臨江街街區,因1960年代都市計劃執行,為遷移計劃道路上的違建居民而被選為台北市的遷建基地之一,到現在是台北市知名的觀光夜市之一,期間的變化為何,又有什麼其他少為人知的風俗民情及地景踏查~ |
第十二週 | 室內課:信義區的碑情陳事 | 講授1980年代前,仍是城市邊緣的地區,有許多公有及私有的墓地的信義區,在都市化後的地景演變 |
第十三週 | 戶外課:思念崇德,六張犁墓區踏查 | 六張犁山曾有臺北市區內最廣大的公墓區域,它的形成原因歷程及目前仍列入保存的三大墓區,透過踏查,一次看分明 |
第十四週 | 室內課:信義區的山情故事 | 信義區的東南側是因地殼板塊運動而隆起的南港山系山脈,前低後高的山勢如何形成,又為何有現今的名稱,透過室內課,一解分明~ |
第十五週 | 戶外課:礦野寄情,三張犁四興炭坑參訪 | 信義區廣義而言有八個煤礦礦坑,在日治時期也是台灣北部的礦鄉之一,而在三張犁(吳興地區)就有四個有紀錄的炭坑在這,探訪反差感最大的信義區礦鄉,感受早期風華並了解礦民生活樣貎 |
第十六週 | 戶外課:工業村裡孵出蛋,松山文化體育園區參訪 | 棒球迷們期待了三十二年的室內棒球場,終於在2023年十二月三日,臺北大巨蛋亞錦賽台韓之戰正式實現了,一座可容納超過四萬人的室內球場,怎麼會座落在臺北市信義區寸土寸金的精華地段?工業村所指之處又是哪裡?週邊又有哪些值得一探究竟的有趣景點和不為人知的故事?環行大巨蛋及週邊社區,窺探這裡的百年演變 |
第十七週 | 一里三庄跨境行,松山區莊敬里水文踏查 | 松山區莊敬里,目前的行政區域範為是1990年第四次的行政區域劃分所定義出來的,然而就自然地理而分的庄界而言,里內卻包含了三個平埔族的社群領域,什麼樣的改變讓庄界被打破,又如何在現今的街路中看出原本的界線,到訪松山看庄界囉~ |
第十八週 | 街區踏查總覽及心得分享 | 講師與學員們就一學期下來的室內講座及戶外踏查進行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