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關心鄉土,愛護自然的熱忱與動力。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自由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專題講演、幻燈片解說、影片欣賞、實物操作、現場參觀等。
評量方式
課堂問答及實物操作成果。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明白在歷史歲月中,基隆無疑地是臺灣頭的明燈,引領著臺灣邁向現代化,評許多多的「臺灣第一」都可以在這裡窺見明白,雖然充滿著東洋味道,卻也呈現出了近代化的足跡。讓學員們明白了歷史的無情,進步的後果,然人們總是要往前走,不可固步自封,但卻也不能「船過水無痕」!
課程目標
以自然資產為核心,以森林治理為本,「由木而林,再擴大為森林」的概念發展,盼望能連結與再現土地、森林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由大家的記錄與拍照,可以發現大家都有共同的心願,希望平地森林得以重現,森林的希望可以被尊重,而不被遺忘。
參考書目
無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3 學分,3000元【折扣後只需 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1500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自編講義教材,戶外課程所產生之額外費用由學員分擔自付。
課程大綱
第一週 | 森林為我們做了什麼? | 森林對於人類生活提供那些服務 |
第二週 | 森林與水資源 | 森林是水的故鄉 |
第三週 | 微觀森林 | 林下若苔蘚植物的世界 |
第四週 | 植物生理 | 林木的生理機制 |
第五週 | 落葉歸根 | 森林土壤的形成與培育 |
第六週 | 走入森林 | 漫步林間浸潤於野地 |
第七週 | 微氣候調節 | 森林對微氣候的調節 |
第八週 | 文學中的森林 | 文學對森林的歌詠 |
第九週 | 水文循環 | 森林在水文循環中扮演的角色 |
第十週 | 昆蟲與樹 | 昆蟲與樹木的互動 |
第十一週 | 森林調查計量 | 如何量得樹木高度與材積? |
第十二週 | 航空地圖判讀 | 如何利用航空地圖判讀自然資源? |
第十三週 | 森林防災與水土保持 | 森林在防災所扮演的積極角色 |
第十四週 | 林間仙子 | 穿越林間飛行的野鳥 |
第十五週 | 灰燼森林 | 當野火將森林化為灰燼後如何復生 |
第十六週 | 林下小雨傘 | 真菌覃類如何操作生態循環 |
第十七週 | 希望森林 | 當人類侵入林地後,還有何希望? |
第十八週 | 我們能為森林做什麼? | 相反地,我們又能為森林做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