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山歌子 | 人講竹東山歌城,大家好唱又好聽;五十年來弦和鼓,天穿擂臺拼歌聲。 |
第二週 | 平板 | 一唱山歌來結緣,再唱山歌添壽年;山歌毋唱會打結,唱了山歌鬧連連。 |
第三週 | 老山歌 | 天穿日來唱山歌,大家聽到笑呵呵;客家鄉親同歡樂,期望今年收成多。 |
第四週 | 山歌子 | 竹東設有登科台,歌詞比賽拼高才;隨手做詞就來唱,好壞大家評出來。 |
第五週 | 平板 | 竹東年年慶天穿,好得國泰又民安;大家歡渡客家日,莫忘祖先恁辛酸。 |
第六週 | 老山歌 | 客家文化愛發揚,希望青年多出場;傳承九腔十八調,四句八節永留長。 |
第七週 | 都馬調 | 曲調原為廈門高甲戲班之唱腔,民國37年來台巡演,部分唱腔被台灣的戲班吸收,客家地區亦有人將十二月的花名填入此曲調中演唱,亦稱為「都馬調」而流傳。 |
第八週 | 桃花開 | 此曲調源自八音「花鼓歌」男女對唱曲,又名「青春桃花開」,節奏輕快歡樂,為客家小調中之熱門對唱歌曲。 |
第九週 | 公共論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思戀歌 | 是一首輕快的小調歌曲,可以獨唱,亦可是男女對唱曲。 |
第十一週 | 大埔調 | 高屏地區山歌,曲調源自嗩吶曲之「送郎歸」,又稱「下南調」或「美濃山歌調」。 |
第十二週 | 客家世界 | 這首歌是作者黃連煜於 2003 年受邀為客家電視所創作之開臺歌曲,希望客家人能夠將客家文化發揚,走出臺灣,跨海全世界。 |
第十三週 | 蛤蟆歌 | 一首活潑好聽的客家小調。傳統農業社會裡,人民的生活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可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因此常以熟悉的動植物作為詩詞、文章的題材。以「蛤蟆」為題的民間歌謠為數不少,內容不外乎猜謎、數數或敘事,大部份是對蛤蟆可愛模樣的描寫,或是藉其形象和特徵作為隱喻者。客家的蛤蟆歌是一首廣受歡迎的民間小調,屬五聲音階徵 (Sol)調式。 |
第十四週 | 糶酒 | 又名「賣酒歌」、「食酒歌」,是採茶戲「糶酒」的唱段。 |
第十五週 | 哥去採茶 | 美濃地區山歌,為早年採茶的時候,所唱的山歌,也適合以男女對唱的方式演唱。 |
第十六週 | 挑擔歌 | 本曲又名「溜鳥歌」是在東勢地區發展出來的山歌腔小調。 |
第十七週 | 總複習 | 歌謠總複習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