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認識大甲城(一) | 1.課程介紹與自我介紹 2.戶外教學行前導讀-鎮瀾宮 |
第二週 | 認識大甲城(二)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大甲市場 |
第三週 | 走讀大甲城(一)-媽祖、三寶、貞節媽(戶外走讀) | 1.走進大甲媽的駐駕地-鎮瀾宮 2.認識大甲三寶 |
第四週 | 走讀大甲城(二)-媽祖、三寶、貞節媽(戶外走讀)併第3週課程 | 3.貞節媽的求雨故事 4.大甲市場的特色與特產 |
第五週 | 認識清水街(一)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紫雲巖觀音佛祖 |
第六週 | 認識清水街(二)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清水市場 |
第七週 | 走讀清水街(一)-觀音佛祖、大街路、筒仔米糕(戶外走讀) | 1.清水信仰中心-紫雲巖觀音佛祖 2.牛罵頭與大街路的發展 |
第八週 | 走讀清水街(二)-觀音佛祖、大街路、筒仔米糕(戶外走讀)併第7週課程 | 3.清水市場的特色與在地小吃 |
第九週 | 公民素養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 |
第十週 | 認識中區(一)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萬春宮 |
第十一週 | 認識中區(二)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第二市場 |
第十二週 | 走訪中區(一)-萬春宮、市區改正、第二市場(戶外走讀) | 1.從藍張興庄到市區改正下的萬春宮 2.看見台中市區改正的街廓 |
第十三週 | 走訪中區(二)-萬春宮、市區改正、第二市場(戶外走讀)併第12週課程 | 3.第二市場的歷史發展與現況 4.好吃好逛的第二市場 |
第十四週 | 認識東勢山城(一)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魯班公、伯公廟 |
第十五週 | 認識東勢山城(二) | 戶外教學行前導讀-山城市場 |
第十六週 | 走訪東勢山城(一)-魯班公、文化街、水果之鄉(戶外走讀) | 1.客家人的拓墾與匠寮信仰神祇-魯班公 2.護佑街頭、街尾的伯公廟 |
第十七週 | 走訪東勢山城(二)-魯班公、文化街、水果之鄉(戶外走讀)併第16週課程 | 3.看見山城市場的特產與粄食 4.尋找修澤蘭的足跡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