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苗栗社大 114-春季班  古道生態踏查

 招生人數:45人
 連絡電話:037-338821
 上課日期:2025-03-15 (第一週),(共13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六 早上 8點0分~16點0分
 上課地點:北區-校外課程(頭份)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5@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物品:簡易登山裝備(背包、雨具、帽子、手套、毛巾、礦泉水、午餐自備,
登山靴、登山杖)
服裝:排汗透氣衣物
其他 :筆記本、筆、相機(個人紀錄用)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8@
 評量方式
13@30,,50,20,,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藉由實際的森林健行步道生態體驗,感受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生態就是教材。
走訪步道、郊山實地探查、自然觀察、現場解說、以親近體驗之方式,再輔以互相研究學習,讓學員共同分享交流,認識了解大自然之生態,登山漫步山林間,可拓展視野,達到放鬆心情、紓解壓力的效果,感受家鄉之美、心生愛鄉之情。
 課程目標
3@@學員自我能力提升的效益:
我們希望能以愛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藉由走訪古道,認識了解古道生態原理,引導區民開始觀察生活周圍的綠色資源,一同加入守護山林的行列,散播生態保育的種子。
學員公民素養提升的效益:
走訪古道促進身心健康,透過自然觀察及親近體驗之方式,認識生態環境及大地生物的特性,增加學員生活視野,增進對環境保育與生態旅遊之樂趣。促進生態之維護進而對珍惜環境友善之宣導健行行為。
 參考書目
台灣植物圖鑑
生態敎學園區步道手冊(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台灣古道地圖(晨星出版社)
台灣郊山地圖(星晨出版社)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20@

課程大綱
第一週3/15 鳴鳳古道群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鳴鳳古道的起點在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終點在獅潭鄉義民廟,它是鳴鳳村當時通往獅潭鄉新店村主要道路,由此古道以物易物,換取生活所需,鳴鳳山區,就有九條古道群,共計廿五點五公里。鳴鳳古道三公里、南長城古道三公里、北長城古道三公里、錫隘古道三點五公里、延平古道三公里、八達嶺古道三公里、水寨下古道三公里、綠色古道二公里、奉工古道二公里。
第二週鳴鳳古道群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鳴鳳古道群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第三週3/29 唐麻丹山步道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唐麻丹山步道位於大甲溪南岸,在谷關七雄中排行最末,也是七雄中海拔高度最矮的一座,雖然高度最矮,但由登山口至山頂的落差超過650公尺,仍然是相當挑戰的路線。
唐麻丹山登山口位於裡冷部落,山頂可與東卯山、屋我尾山稍來山遙遙相望。山頂下有一條通往蝴蝶谷瀑布的步道,可視體力及時間選擇是否順訪,是谷關七雄中唯一一條具有瀑布景觀的步道
第四週唐麻丹山步道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唐麻丹山步道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第五週4/12 三員縱走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三員縱走是條知名的賞桐花的縱走路線,由三義鄉沿著稜線縱走至銅鑼鄉,途經三角山、三角山北峰、雙峰山、雙峰山西峰、雙峰山北峰、員屯山等山峰的縱走路線。
三角山是三義地區的郊山,沿著石板階梯循級而上,約30分鐘即可抵達。三角山北峰,位於三角山北方約1.8公里處,腹地不大,有展望。經過一段瘦稜後,抵達雙峰山,有「雙峰凌霄」的美名,山頂無基石,大一座電信局中繼站。雙峰山西峰有顯著地標慈惠堂,廟前廣場展望極佳。雙峰山北峰後很長一段平緩好走的路,沿途多到數不清的控制點。員屯山山頂旁有八角亭可供休息,經長長的石階下至登山
第六週社大週(4/21-4/25)本週為共同課程,並非停課,請師生到校參加社大主題性講座活動。
第七週三員步道縱走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三角員屯步道縱走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第八週4/26 上島山登山步道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上島山又稱鳥嘴山 ,為水雲三星之"鳳"。海拔1437公尺,三等三角點#6635,因其狀似鳶嘴的山形而得名,位於苗栗縣泰安溫泉南方,與虎山隔汶水溪南岸,東洗水山及洗水山連峰中向北延伸稜線,山頂北面展望良好,可眺望加里山 、哈堪尼山 、橫龍山及虎山一帶山勢。
第九週上島山登山步道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上島山登山步道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第十週5/10 鼻頭角步道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鼻頭角步道呈環狀系統,分為三段:「鼻頭角燈塔步道」、「鼻頭角稜谷步道」及「鼻頭角 海濱步道」。「燈塔步道」為主步道,走於山腰,起自鼻頭國小,終點至鼻頭岬角最突出的鼻頭角燈塔;「稜谷步道」 則翻越岬角上的山稜,可登高眺望東北角海岸;「海濱步道」則貼近海岸,鼻頭角步道全長約3.5公里,全程步行時間約需2至3小時,是一條充滿知性的健行路線,可藉由觀察鼻頭角特有的景觀,體認千百萬年來海水與岩石之間的消長,以各種差異侵蝕作用之下所造成的地形、地質。
第十一週鼻頭角步道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鼻頭角步道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第十二週5/24 觀霧榛山步道
人文歷史與步道生態介紹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榛山步道
海拔2489公尺的榛山山頂,步道路程約為4130公尺,是欣賞日出的極佳地點,在此處亦可以眺望雪山群峰,及大霸尖山;榛山步道在4、5月可見高山杜鵑的綻放,如森氏杜鵑、台灣杜鵑等,檜山步道沿線陰溼林下或林緣可見黃花鳳仙花、台灣特有種之棣慕華鳳仙花等等植物,生態景觀十分豐富。
第十三週觀霧榛山步道
實地踏查解說與討論
戶外踏查:觀霧榛山步道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講師介紹

陳元占 講師  陳元占 講師  陳元占 講師  陳元占 講師   陳元占 講師

 簡介:
1.巨足登山協會101年嚮導組長2.巨足登山協會嚮導四年經驗3.技術組課程48小時4.社大古道班助教3年
 專長:
"個人對大自然生態環境裡原生種植物,動物,昆蟲一直都有持續認識研究中,對昆蟲的蛻變成長過程作觀察與記錄。
個人對登山活動也非常熱愛,具有豐富的登山常識,常與山友分享登山經驗及注意安全知識。"
 擁有證照:
"巨足登山協會99年~103年嚮導證明
巨足登山協會嚮導組長聘書(101年)"

愛課程 ICOURSE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