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相見歡、課程介紹、簡介客家米食 | 相見歡、課程介紹、簡介客家米食 |
第二週 | 南瓜竹筍包 | 南瓜富含胡蘿蔔素,有保護腸胃及控制血糖的功效,把它做成小點心最適合不過。 |
第三週 | 肉粽 | 是端午節必吃的中式點心,也是平日可以當主食的餐點。 北部客家粽的特色是粒粒分明、軟中帶Q |
第四週 | 炆爌肉 | 又稱「客家封肉」,是客家菜四炆之一。 其特色是肥、香、鹹。也意味著客家人勤儉起家的精神 |
第五週 | 肥湯炆筍乾 | 客家人早期的居住環境生活多半自給自足,在竹筍盛產季節將其醃漬,日曬成筍乾,筍乾吸飽肥湯的油脂及鮮味,脆甜可口。 |
第六週 | 排骨炆菜頭 | 早期客家人生活節儉,這道菜餚多出現在年節祭祀或宴客上,故也成了「四炆四炒」的佳餚。 |
第七週 | 酸菜炆豬肚 | 客家族群勤儉成性,把吃不完的芥菜,醃漬成酸菜而作成鮮味十足的湯品。 |
第八週 | 高麗菜封 | 這是一道高雄美濃的客家名菜。以控肉或雞肉為基底,搭配整顆高麗菜小火悶煮。特色:鮮甜下飯、入口即化。 |
第九週 | 公共論壇 | 專題講座 |
第十週 | 客家小炒 | 又稱為客家炒肉,是傳統「四炆四炒」中最膾炙人口的「炒」。其特色是鹹、香、很下飯。 |
第十一週 | 菜包 | 外皮是QQ的米皮,裡面包大量鮮美多汁的蘿蔔絲,健康又好吃。有別於一般的麵食品,是客家米食中最經典的米製品。 |
第十二週 | 蘿蔔糕 | 由在來米參蘿蔔絲蒸熟而成。依個人的喜好,素食葷食皆可。 特色:易消化、不脹氣。 |
第十三週 | 戶外教學 | 與學員互動 |
第十四週 | 茶燻松阪 | 茶葉與鮮嫩的松阪結合,經過煙燻別有一番風味 |
第十五週 | 大湯圓 | 台灣的習俗在冬至會來碗熱呼呼的湯圓。而大湯圓內餡飽滿,飄香四溢,層次感豐富。 |
第十六週 | 牛汶水 | 黑糖薑汁牛汶水是早期農村待客的點心,呈凹陷狀,彷彿夏日午後水牛戲水若隱若現的樣子 |
第十七週 | 鹹年糕 | 糯米與蓬萊米融合,研磨壓乾加豬肉、香菇爆香蒸製而成,鹹香不油膩 |
第十八週 | 結業典禮 | 成果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