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任何對課程有興趣的人都可以。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不需要。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合瞭解耕作、土壤微生物運作、園圃規劃等理論基礎並實做整地堆肥、種植季節蔬菜及香草、蜜源、忌避共榮操作技術。作物分春夏與秋冬作物兩個時期以種植不同蔬菜與香草花卉。
評量方式
沒有。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課程目標
在都會裡以最安全自然有機循環與兼顧地景美學的方式種植四季作物,瞭解最健康與安全的食物如何耕作得來,進而知道如何選擇安全食物與維護身心健康。學習適時適地種植、體會自然有機循環的原理、尊重自然愛護地球環境。
參考書目
●孟磊、江慧儀著。向大自然學設計:樸門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新自然主義,2011年出版。
●設樂清和/審訂;嚴可婷譯。懶人農法第1次全圖解:與自然共生的樸門設計,教你種出無毒蔬果,打造迷你菜園、綠能農舍。果力文化,2013年。
●福田俊著。小菜園也能大豐收:有機的連續混植栽培法。辰星出版社,2013年。
●木嶋利男著。不依賴農藥的家庭菜園:掌握共生及混植法則,有效降低病蟲害。遠足文化,2014年。
●克莉斯汀. 歐森著;周沛郁譯。土壤的救贖:科學家、農人、美食家如何攜手治療土壤、拯救地球。遠足文化,2016年。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折扣後只需 140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課程大綱
第一週 | 認識土壤、微生物與地球環境 | 植物營養與土壤檢測、肥料、微生物 |
第二週 | 都市農耕與園圃設計 | 各種農法與可食地景設計 |
第三週 | 園圃施作 | 園圃規劃與施作 |
第四週 | 季節作物種植 | 春夏作物選擇與配置 |
第五週 | 實用農耕術 | 混作間作覆蓋密植 |
第六週 | 實用農耕術 | 季節蔬菜與香藥草種植 |
第七週 | 種植田畦之外 | 棚架搭建與二手資源利用、水生作物 |
第八週 | 常見蟲害防制綜合管理技術 | 忌避共榮作物與蜜源花卉運用 |
第九週 | 公民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堆肥液肥製作 | 堆肥及有機介質製作 |
第十一週 | 香藥草作物 | 香藥草作物種植與使用 |
第十二週 | 蔬菜保種 | 有機育苗管理 |
第十三週 | 作物無性繁衍 | 常用無性繁衍技術 |
第十四週 | 蔬菜採收與採後處理 | 維持地景採收法、蔬菜採後處理 |
第十五週 | 當季食物加工保存 | 泡菜與果醋製作 |
第十六週 | 都市園圃小旅行 | 參訪都市裡的園圃 |
第十七週 | 環境生態議題 | 農耕與環境生態小生物棲息地營造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