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不斷地在破壞自然環境,自然生態的理念實在有待落實,本課程的理念就是要將自然生態的保育理念,納進現代公民的培育學程中,進行漸進式的文化改造運動,讓在地社區居民也能關心生態議題,進而意識到在地生態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訓練學員熱愛自然、尊重自然,進而投身保育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的行列。
自然透過四季的各種色彩與表情,刺激人的五感,給我們各式各樣的樂趣。若要徹底享受自然給我們的樂趣,盡可能掌握每一種植物或昆蟲的名稱,養成把每次上課觀察到的重點記錄下來,將生態保育的理念,納進現代公民培育學程中,讓在地社區居民也能關心生態議題。
1.透過學有專精的講師群,以熱心陪伴、專題講授、戶外走讀、生態觀察紀錄及實地體驗等多重途徑,進行戶外踏查課程。
2.以原生植物為主,其他植物為輔,引領學員從身邊的環境開始,深入認識自然生態環境及生物的特性,並逐步讓學員將其對自然的體驗及感受。
3.以影像、聲音或文字敘述等媒介,再佐以數位化整理成自然生態踏查成果。
1.上課出席率(占50%):通常第15週舊生續報(團報),累計1~14週,請假或缺席總和超過三分之一以上,亦即超過5週次(含),則喪失續報(團報)資格。
2.分組活動(期末成果展)與上課專心度(占50%):分組活動(期末成果展)的執行度以及上課專心或鬼混。
以上1、2兩項評量總分低於70分的同學,即記錄為NP(No Pass),會遭到淘汰出局,不得再報名參加本課程。
1.本課程屬於戶外行腳、踏查走讀性質之課程,學員腳力要健全,凡膝蓋關節退化或腳底筋膜炎者,對於生態紀錄不感興趣之學員,不宜報名參加本課程。
2.新生超過75歲(韓)以上者,不宜報名參加本課程,舊生經評估通過則無年齡的限制。
戶外行走的後背包、登山鞋或止滑的鞋子、風衣或舒適的外套、登山杖、遮陽帽或寬邊帽或鴨舌帽、觀察昆蟲植物用的放大鏡、太陽眼鏡、雨傘、雨衣等雨具。
這門課已被瀏覽 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