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介紹本課程與講解特色 | 台灣史的特徵、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爭議。 |
第二週 | 原住民活躍的考古學歷史 | 南島語族是台灣最早的外來移民、台灣是大洋洲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內部的移動、部分族群消失的原因、台灣史前文化分佈與層序。 |
第三週 | 原住民活躍的考古學歷史 | 地理大發現後的原住民變遷、當代原住民的處境。 |
第四週 |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 荷蘭與西班牙的統治與經濟活動、鄭成功率部來台-偶然或必然的討論、開台聖王的漢人世界(兼談鄭成功與蔣介石的比較)、鄭氏王朝與施琅、原住民對外來者的觀點。 |
第五週 | 清治前期的台灣 | 清朝政府限制漢人來台、漢人偷渡、械鬥、經濟發展。 |
第六週 | 1860年以後的社會經濟變遷 | 1860年以後的本土化、台灣三寶-茶糖樟腦的經濟發展、政治重心北移 |
第七週 | 日治時代台灣政治發展 | 台灣民主國的特色。日治時代的警察政治、二戰時期的皇民化、台人從武裝反抗到和平爭權益、比較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的警察。 |
第八週 | 日治時代台灣經濟、社會發展 | 警察政治與經濟發展、從農業發展進展到工業化、社會變遷。 |
第九週 | 公民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二二八事件 | 二二八事件爆發原因與影響、爭議的死亡人數、軍隊作戰與特工、蔣介石的角色、鮮血(槍)與玫瑰(用玫瑰花紀念與記取悲劇的歷史教訓)。 |
第十一週 | 1950年以後威權時期政治發展 | 戒嚴體制的白色恐怖、造神運動、基層選舉的影響、美麗島事件與其影響、對比香港反送中。 |
第十二週 | 從威權轉型為民主 | 政治轉型的特徵(比較其他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其影響。 |
第十三週 | 台灣的社會經濟變遷-1950-2000 | 富裕化的過程與經濟發展、社會的單元到多元發展。 |
第十四週 | 1980年代社會力興起與社會階級的變化 | 社會運動的興起、農民與勞工的變化、中產階級的興起、科技新貴、呼吸民主空氣的年輕世代。 |
第十五週 | 1990年以後至今的政局 | 李登輝的政治改革、2000年改朝換代、兩岸關係、中華民國台灣化、統獨爭議、國際政經環境的影響。 |
第十六週 | 忠奸之辯(一) | 以眾多在台灣活動的人物(含外國人、政治與非政治人物)為例,從多個不同觀點,客觀說明「台奸」或「漢奸」、愛國者或叛國者、統獨爭議等主觀意識。 |
第十七週 | 忠奸之辯(二) | 以眾多在台灣活動的人物(含外國人、政治與非政治人物)為例, 客觀說明「台奸」或「漢奸」、愛國者或叛國者、統獨爭議等主觀意識。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