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樹林社大 114-春季班  散步學─打開樹林礦業的故事盒子

 招生人數:30人
 連絡電話:02-26831680
 上課日期:2025-03-04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二 早上 9點0分~12點0分
 上課地點:區務教室
 上課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文化街112巷2號  連結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基礎電腦或手機操作能力。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帶著輕鬆、好奇的心及自備具備記錄所在位置GPS的智慧型手機。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課程採用實地參訪、專題討論、田野調查等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學習:
一、以輕鬆散步的方式在觀察場域漫遊,感受社區之美,向當地居民尋找答案,招喚出民眾對於生活空間的新舊記憶與認同感。
二、認識社區發展與振興型態,盤點地方文化資源,作為執行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從0到1的基礎。
三、認識設計思考並透過同心理地圖與服務旅程地圖,使在地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與社區亮點。
四、以動態地圖的方式,讓民眾分享並整理出對於城市空間的記憶及感覺。
 評量方式
小組分享及實務操作成果呈現。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藉由田野調查、社區觀察、場域空間、生活記憶、社會創新與文化轉譯等理論與實務操作,認識地域再生0到1方法論。
 課程目標
一、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與文化發掘:課程以日常生活為起點,透過觀察與散步,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發現藝術與文化的趣味。學員將學習如何在細節中發掘創意靈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二、深入探索樹林地區文化:課程將走入樹林淺山地區,通過歷史影像與故事的走訪,探索當地獨特的生活文化與歷史。與當地居民的互動,讓學員更加了解地方文化,並增進對區域的認同與理解。
三、認識與建構樹林地區礦業文化路徑:課程將認識「文化路徑」的概念,並以樹林地區的煤礦業為例,探討文化路徑如何呈現歷史、文化與自然的融合。了解煤礦業的歷史脈絡,並運用文化資源盤點與田野調查工具,發掘並串聯文化場域。
四、社區參與與社會責任感:課程強調學員在社區中的角色與責任,通過參與社區活動與反思自身社會角色,思考自己能夠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並在實踐中提升社會意識。
 參考書目
考現學入門
田野敲敲門
田野的技藝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折扣後只需 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課程會有戶外教學參訪,需自費交通費用及必要餐食費用。

課程大綱
第一週[相見歡]
課程主軸及進行方式介紹
學員相互認識、自我介紹。
本次課程內容介紹及進行方式:
1.文化資源盤點(田野調查工具)介紹。
2.山佳地區礦業分布簡介及資源盤點介紹。
第二週戶外實境遊戲體驗遊玩《山佳奇緣》實境解謎。
是透過對在地人文地景的觀察,發展出的遊憩活動,讓我們一起化身故事中的主角,展開一場「山佳奇緣」!
第三週設計思考工作坊了解「同理心地圖」。
是一種幫助團隊換位思考、想像自己站在使用者的立場,深入了解使用者感受,並藉此發掘使用者的困難和需求的工具。
第四週設計思考工作坊了解「服務流程」。
實際操作顧客旅程地圖,明確設定目標與範圍,有助於聚焦關鍵點!
第五週礦業文化書籍、作品共讀分享(一)以礦工相關的藝術與文化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的生活記憶。
1.合輯《炭照人生:臺灣礦業故事》
2.朱健炫《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第六週礦業文化書籍、作品共讀分享(二)以礦工相關的藝術與文化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的生活記憶。
1.戴伯芬《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2.合輯《掘光而行:洪瑞麟》
第七週共編工具學習結合現下相當實用的「Notion」筆記本工具,除了個人日常生活或工作使用,亦可廣泛用於與他人協作
(依實際課程安排將於共讀分享會中學習使用)
第八週戶外參訪「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地點暫定)
透過實地參訪礦業相關紀念園區,讓下一代知悉前人採礦歷史脈絡,承載眾多礦業前輩的生命歷程與使命,富含歷史意義與教育價值。
第九週公民週參與本校認列公共活動、講座課程、社區參與等事務
第十週田野訪談(一)以樹林山佳礦村小鎮為場域,探訪在地居民、耆老、地方單位等,練習訪談技巧
第十一週戶外走讀踏查(一)蒐集整理以礦村的工作與生活記憶,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與村落的發展、礦工的勞動與生活記憶、宗教信仰等
第十二週田野訪談(二)以樹林山佳礦村小鎮為場域,探訪在地居民、耆老、地方單位等,練習訪談技巧
第十三週戶外走讀踏查(二)蒐集整理以礦村的工作與生活記憶,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與村落的發展、礦工的勞動與生活記憶、宗教信仰等
第十四週[遊戲設計工作坊1]認識遊戲設計及案例分享
第十五週[遊戲設計工作坊2]遊戲設計流程及內容規劃發想
第十六週[遊戲設計工作坊3]遊戲設計內容實作
第十七週[遊戲設計工作坊4]遊戲設計內容實作
第十八週成果展示分享學員展示文化路徑地圖及遊戲設計成果

講師介紹

陳俊有 講師  陳俊有 講師  陳俊有 講師   陳俊有 講師

 現職:
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 負責人
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桃園市學藝員策進會・理事
桃園市政府第四屆客家諮詢委員
 簡介:
● 2023-09-15~2024-01-12 高雄師範大學 助理教授 高雄市 藝術學院藝術與生活美感>>
● 2022-04-01~2023-03-31 壢小故事森林 館長 桃園市中壢區 文化館舍日常維運及文化活動策畫管理>>
 專長:
地方文化歷史調查及文化推廣
空間活化利用及地方創新
深度旅遊等活動推廣,以行銷在地觀光資源,提升旅遊服務內涵。
 擁有證照:
西元2018年   華語領隊人員(107)專普領字第 003028 號西元2018年   華語導遊人員(107)專普導字第 000512 號西元2022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111)還署訓字第EP610006號
 落格(Blog):
http://unision.blogspot.com/
 臉書(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lley46?locale=zh_TW

愛課程 ICOURSE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