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三通嶺挑炭古道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1、介紹新加入之新學及上課注意事宜。 2、日據時代,通霄、三義山區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而通霄的福興地區臨近三義, 出產的木炭運往通霄市區路遠不便,所以多雇用挑伕運炭翻越山區,經由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因而走出了這條「挑炭古道」。 進入挑炭古道,就感受到濃濃的古道氣氛。以卵石鋪成的舊路,舊跡仍在,當年的挑伕擔著木炭, 腳踏著地上的卵石,一步步的往上爬,翻越山嶺,前往三義。整體來說,挑炭古道仍洋溢著古味,這種以卵石鋪設的山路,是竹苗地區古道的特色。 |
第二週 | 三通嶺挑炭古道探訪解說與討論 | 三通嶺挑炭古道探訪解說與討論 |
第三週 | 唐麻丹山歩道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唐麻丹山,海拔 1,305 公尺,山頂立有三等三角點,編號6409,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大甲溪南岸,屬白姑大山系之支稜,隔大甲溪與東卯山相對向,為大甲溪和裡冷溪之間稜脈的第一座山頭,從裡冷部落望去相當渾雄,是「谷關七雄」中的老么;攀升約650公尺,山頂多石塊,視野極佳,可眺望其它谷關六雄,可當挑戰谷關七雄之試金石。 |
第四週 | 唐麻丹山歩道探訪解說與討論 | 戶外踏查: 唐麻丹山歩道探訪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
第五週 | 仙山古道群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仙山古道過去是獅潭鄉往來南庄開礦的礦工及居民運送茶葉、竹筍、水果至市集交易的主要通道,扮演相當重要的經濟運輸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及產業道路的開闢,古道也逐漸埋藏在荒煙漫草之間。為了讓民眾瞭解仙山古道背後的歷史,隱沒了近四十年的仙山古道,108年1月起由苗栗縣社區大學古道志工的踏勘、找尋,終於整理出先人走過的遺跡。 |
第六週 | 社大週 | 本週為共同課程,並非停課,請師生到校參加社大主題性講座活動。 |
第七週 | 仙山古道群探訪 解說與討論 | 戶外踏查: 仙山古道群探訪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
第八週 | 金包里大路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室內講解: 台灣於清末以來就有一句台語俗諺「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金包里大路就是日據之前就一直存在的河南勇路,它是當時金山、士林之間的主要交通幹道。光復前後,為漁民利用此大路擔魚貨等至台北販賣往返的一條人行道路,故金包里大路亦稱「魚路古道」,除了為魚路道外,它也是婚姻道、獵鹿道、硫磺道、樟腦道、茶道、藍染道、薪炭道、牛道、行軍道……等。金包里大路從金山至台北士林長達三十餘公里,沿途皆為先民採用自然石階舖設而成,寬達6呎,現今因道路兩端近金山及士林處皆因墾殖及開發大部份破壞殆盡。但在陽明山國家公園 |
第九週 | 金包里大路探訪解說與討論 | 戶外踏查: 金包里大路探訪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
第十週 | 水寨下古道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超過150年歷史的水寨下古道,是早年由頭屋地區進入獅潭的路線,沿途峭崖險徑,水瀑不斷,因此有此命名。 明德水庫的興建,淹沒了古道的部分路段,卻也使的周邊免於開發破壞,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樣貌。現存的水寨下古道以普光寺分為南北二段,北段下抵明德水庫旁的福州農莊與永春宮,南段則繞行山腰,沿溪谷上行,翻越帽盒東山一帶至蘧蘆書院。古道往南銜接北隘勇古道、鳴鳳古道,下抵獅潭地區,串接起臺三線周邊的山徑綠道。 水寨下古道不僅是平埔族人遷徙進入獅潭的歷史路徑,也是漢人移民往山地丘陵開墾所經之路。馬偕博士從1872 |
第十一週 | 水寨下古道探訪解說與討論 | 戶外踏查: 水寨下古道探訪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
第十二週 | 貓蘭山自然步道探訪與在地發展之關係介紹 | 1、學員之學習狀學況評量 2、貓蘭山自然步道起點,位於明潭國中旁,可通往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及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全長約四‧六公里。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台灣杉林及日月潭全景。登頂並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是日月潭觀賞日出的最佳景點。 |
第十三週 | 貓蘭山自然步道探訪解說與討論 | 戶外踏查: 貓蘭山自然步道探訪 今日踏查心得與分享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