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我家門牌-練習 | 1.相見歡與師生自我介紹。 2.解說課程理念與課堂評分方式。 3.概說陶藝基礎概念。 4.陶土特性解說與技法示範。 5.分發陶土予學員,熟悉創作材質特性。 |
第二週 | 我家門牌-實作 | 1.陶版成形技巧示範與回覆示教。 2.陶版妝飾技法示範與回覆示教。 3.學員依照自己想法製作自己家裡使用的門牌,溶入個性化或家族特性元素,使門牌具傳承意義。 4.作品釉燒方式解說。 |
第三週 | 動物花器-練習 | 1.泥丸成形技法示範與回覆示教。 2.小泥丸衍伸捏塑成各種動物不同部位的技法示範與回覆示教。 3.從大泥丸到杯狀的技法示範與回覆示教。 4.請學員自我思考或發想,依照想要栽植的植物來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花器。 |
第四週 | 動物花器-實作 | 1.學員依照自己的想法實作並與老師討論。 2.依使用功能賦予花器長或寬、高或矮不同基礎造型。 3.依自己的生肖或是喜好加入動物元素。 4.介紹自己的花器(心得分享)。 |
第五週 | 民以食為天-平面食器-練習 | 1.複習先前課堂之陶板技法,並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淺盤以及花邊變化。 2.複習先前課堂之泥丸技法,並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隔熱墊以及桌面小物。 3.概說食器與先民的智慧。 4.請學員自我思考或發想,依照飲食習慣來設計自己想要做的食器。(包括杯、碗、盤、湯匙以及筷架) |
第六週 | 民以食為天-平面食器-實作 | 1.學員依照自己的想法實作並與老師討論。 2.依使用功能賦予食器不同造型。 3.先講求作品完整性,再進一步賦予妝飾。 4.聊聊自己家裡的飲食文化(心得分享)。 5.可選擇兩件作品釉燒。 |
第七週 | 民以食為天-立體食器-練習 | 1.複習先前課堂之泥丸成缽技法,並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飯碗、湯碗、湯吞。 2.複習先前課堂之泥條構築技法,並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飯碗、湯碗、湯吞。 3.感受兩種技法對作品造型、使用上的影響以及重量變化。 4.聊聊自己家裡的飲食文化(心得分享)。 |
第八週 | 民以食為天-立體食器-實作 | 1.學員依照自己的想法實作並與老師討論。 2.依使用功能賦予食器不同造型,包括飯碗、湯碗、湯吞。 3.先講求作品完整性,再進一步賦予妝飾。 4.聊聊自己家裡的飲食文化(心得分享)。 5.可選擇兩件作品釉燒。 |
第九週 | 公民論壇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時來運轉 | 1.複習陶版成形技法。 2.複習陶版妝飾技法。 3.學員依照自己想法製作獨一無二的時鐘,例如:荷葉與青蛙結合、十二生肖之主題。 4.談談陶藝作品如何配合居家風水(心得分享)。 |
第十一週 | 沏茶趣-茶道具-練習 | 1.複習前八周的手捏陶技法。 2.複習前八周的陶藝妝飾技法。 3.概說茶具與茶葉的相關知識。 4.請學員自我思考或發想,依照飲茶習慣來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茶具。(包括杯、壺、盤、攪拌棒以及茶則) 5.從茶道的周邊小物來練習,讓學員製作獨一無二的茶則或攪拌棒。 |
第十二週 | 沏茶趣-茶杯-實作 | 1.學員依照自己的想法實作並與老師討論。 2.依使用功能賦予茶杯不同造型,例如簡單的水杯、附把手的咖啡杯等。 3.先講求作品完整性,再進一步賦予妝飾。 4.聊聊自己家裡的飲茶(心得分享)。 5.可選擇兩件作品釉燒。 |
第十三週 | 沏茶趣-南瓜壺-實作 | 1.老師示範如何將茶壺以及公道杯做成南瓜造型。 2.在老師指導下讓學員實際操作。 3.先講求作品完整性,再進一步賦予妝飾。 |
第十四週 | 手拉坏基本技法示範 | 1.手拉坏基本技法示範,包含:杯、碗、盤、茶壺、大胚等。 2.轤轆的演進與先民的智慧。 3.學員依老師示範流程實作。 4.請學員想一想手拉坏課要做哪些作品。 |
第十五週 | 手拉坏技法回覆示教 | 1.手拉坏技法回覆示教。 2.學員實作想要的作品並與同學交流討論。 3.老師逐一矯正學員手拉坏技法。 4.先講求作品完整性,再進一步賦予妝飾。 |
第十六週 | 手拉坯體驗 | 1.手拉坏技法回覆示教。 2.學員實作想要的作品並與同學交流討論。 3.老師逐一矯正學員手拉坏技法。 4.作品修飾與釉燒。 |
第十七週 | 陶皿彩繪 | 1.陶藝與其他媒材之複合應用。 2.討論成果展進行方式。 3.矯正學員作品有待加強之處。 4.談談學陶對生活的改變(心得分享)。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