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開課式&認識米麴與酒麴 | 開課式&認識米麴與酒麴 開課式,為課程相關事項宣達、熟悉教室環境與同學相見歡,並初步討論校外教學。後半堂進入課程,講師將講解本期課程主題~台灣米製的發酵產物-米麴,並延伸至酒麴,除講述並品嚐米麴與酒麴風味的差異。本堂課將半實作「甘糀果昔」,品嚐完全無砂糖,美味如調飲般的米麴飲品。 |
第二週 | 認識酒粕與自製酒粕漬床 | 本堂課將詳細介紹酒粕,包含製成方式與保健價值分析。課程除了品嚐酒粕的原味,並製成酒粕漬床,未來可運用在料理與醃製食品。本堂課將現場製作酒粕漬床,學員將漬床帶回,當晚或第二天即可享用美味的天然漬物,除品嚐酒粕漬物外,課程當天也會自製完美配方「酒粕甘酒」與品嚐。 |
第三週 | 甘糀與鹽麴醬製作與延伸 | 從煮米開始做甘糀,一步一步跟著步驟一定會成功,本堂課程需要帶半成品回家繼續醣化。 課程並示範鹽麴作法,與在料理的應用,以及甘糀甜點的演示。課程會比較用「鹽麴拌時蔬」,與一般鹽巴料理,風味上的不同。以及品嚐無砂糖超美味的「甘糀甜點」(南瓜或芋頭口味) |
第四週 | 米麴方便醬 | 手作米發酵醬料。運用甘糀、酒粕與鹽麴,能變化出非常多種的方便醬。方便醬能一次做好後,在冰箱保存成為快速料理的好幫手,適合都會忙碌生活型態,仍對飲食健康關注,想手作營養美味料理的朋友。課程將演示「甘糀醬味小炒」與「酒粕味噌湯」等。 |
第五週 | 米麴料理回顧與行前討論 | 運用各式米麴調味料的手作料理分享會,並討論池上米鄉之旅的活動內容與行前說明。 實踐深入當地走讀,能更理解慢食精神,更愛自己的土地,回都市後,能持續慢食精神,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
第六週 | 池上走讀(一) | 學員池上集合,池上大街走讀,了解池上之所以能成為米鄉的歷史淵源與地理環境。 |
第七週 | 池上走讀(二) | 稻米文化館與便當文化館走讀,懷舊的文化古物回顧,以及穀倉建築走讀,能深度了解稻米產業的發展。 實踐深入當地走讀,能更理解慢食精神,更愛自己的土地,回都市後,能持續慢食精神,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
第八週 | 池上走讀(三) | 池上大坡池走讀,認識自古為縱谷最大的湖泊,如何調節水利與地方物產的關聯。實踐深入當地走讀,能更理解慢食精神,更愛自己的土地,回都市後,能持續慢食精神,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態度。 |
第九週 | 公民週 | 自由參加公民週講座 |
第十週 | 池上走讀(四) | 本學期課程剛好趕上金黃稻田時令,深入走進稻田景觀保護區走讀,能近觀飽滿稻穗,以及農民仔細照顧農田的用心。邊飽覽稻田風光,邊深度體驗縱谷特殊地型孕育稻米的優勢。 |
第十一週 | 池上走讀(五) | 將安排採集或手作體驗,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飲食樂趣,手作並品嚐在地食材做的美味料理。並安排當地專業人士輔以解說。 |
第十二週 | 池上走讀(六) | 不妨與池上人交朋友吧!因為池上最美的不只是好山好水,當地風土人情更是濃的化不開。依依不捨準備離開池上前,將安排地方傳統菜市場走讀,逛逛買買地方特色蔬果名產,大家相約下學期再一起報名課程,一起走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