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課程介紹與課程的目標溝通(講師群) | 說明樸門永續設計並介紹愛恆樂活園。 講師自我介紹、學員彼此認識、簡介課程內容大綱以及討論希望達成的目標 |
第二週 | 樸門永續生活 (講師:陳璿妃) | 樸門永續設計為何席捲全世界? 樸門永續設計是哪位大師發明的? 樸門永續設計的價值觀是什麼?它的基本元素是什麼? |
第三週 | 友善養雞 (講師:楊鳳英) | 如何打造雞隻舒適的環境,享受健康快樂雞隻的回報。 |
第四週 | 種植的規劃設計 (講師:黃憲弘) | 談談24節氣,如何順天而做,怎麼向大自然學習。 (實作:雜草與種植,善用雜草的厚土種植法) |
第五週 | 香草的體感美學 :香草茶的花園餐桌 (講師:蔡富美) | 1.介紹香草園 2.採集香草 3.香草的應用 |
第六週 | 南寮的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 (講師:吳文昌) | 1.從南寮地名談自然人文的演變 2.漁港的前世今生 3.南寮歷史與寺廟典故 4.健康快樂的社區營造 |
第七週 | 創意社群溝通引導 (講師:陳璿妃) |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長久。社群就像植物,越多樣性越豐富性。課程中透過活動認識自己與家鄉,找到共同理念的夥伴建立友善社群的平台,連結資源參與全球社區行動,面對現今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自然災害遽增、食物及飲水安全、人口老化、文化資產保存等問題。 |
第八週 | 認識農場的動植物 (講師:范振燿) | 農場現有植被以香草植物及蔬菜為主,但其他栽培或野生植物頗多。課程將以現場實際觀察,透過五感體驗,及活潑生動的解說,使學員產生較深刻的印象。 |
第九週 | 農場環境與生態 (講師:黃憲弘) |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要什麼生態,先怎麼做? (實作:蜜源植物種植) |
第十週 | 健康的土壤 (講師:陳璿妃) | 土壤的角色與對生命的重要性:介紹微生物、有機質、肥料、腐質土以及雜草、作物的關係。 |
第十一週 | 植物的營養循環 (講師:黃憲弘) | 肥料是必需的嗎?了解植物的營養從哪裡來。 實作:菌水製作 |
第十二週 | 認識在地的水資源 (講師:陳璿妃) | 認識新竹的水源以及灌溉溝渠 乾淨水的難題 保護新竹的水源 永續使用水資源 |
第十三週 | 土地上的綠色療癒力 (講師:賴美伶) | 1.不僅僅務農,成為有療癒能力的綠農 2.Tare care earth, take care heart 照顧土地同時照顧心靈 3.體驗日常中的綠色療癒力 |
第十四週 | 社會性樸門的智慧 (講師:陳璿妃) | 介紹充滿自然智慧的樸門設計原則,打開你的視野,找到解決氣候變遷、霾害、水源污染、糧食安全、貧富不均…等等問題的答案,並且協助你從生活中實踐社會性樸門。 |
第十五週 | 做環保酵素愛地球 (講師:陳璿妃) | 大部分來自家庭廚餘的濕垃圾是焚化爐的殺手,如果每家可以會收廚餘做環保酵素,不但延長了焚化爐壽命、降低二碳的排放,還省下許多買肥料以及清潔劑的錢。 實作:教導學員做環保酵素,學員可以帶著自家廚餘,現學現做。 |
第十六週 | 合作經濟 (講師:陳璿妃) | 「合作經濟」是利用合作經濟制度,透過合作組織運作,以解決經濟問題的學科。合作組織簡稱合作社,為社員共同所有、共同管理的企業組織,亦是社員為滿足共同經濟、社會、文化之需求而自願結合之自治團體;換言之,合作組織係一群具有共同經濟關係的人,基於共同需要,本著自立自強的精神,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實施共同經營,發揮團隊精神,創造團體福利的經濟組織。 |
第十七週 | 農場的能源 (講師:許榮燦) | 介紹太陽能、火箭爐及麵包窯 實作: 成品:以磚塊搭建、或以廢鐵罐製作火箭爐 材料:鐵皮剪刀、鐵釘、開罐器、鐵絲線材、樹枝或廢木柴。 爐子完成後煮一鍋綠豆湯來測試爐子的燃燒效力。 |
第十八週 | 期末共食 (講師:講師群) | 每位師生準備一道菜,從吃開始,享受美好生活。 實作:大家帶自己做的菜來分享,並介紹自己的菜色,也分享如何做這道菜;學員上課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