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傳統染布的歷史與理論 | 傳統染布的歷史與理論 傳統染布的歷史與發展等理論介紹。材料:自製講義。 |
第二週 | 台灣泥染初體驗 | 透過大肚山泥染的基本技法與染布調色,認識織品泥染與染斑之美。材料:棉布乃至聚酯等多種布料、大肚山泥染染料。 |
第三週 | 植物混泥複染 | 體驗台灣客家泥染技法,經由染料製作與染整等工序,認識植物染混合泥染的複染技藝。材料:布、泥染及植物染料、染整耗材。 |
第四週 | 拼布小枕文創商品(一) | 拼布小枕文創商品製作應用。材料:拼布。需具自行完成或尋代工進行裁縫作業。 |
第五週 | 拼布小枕文創商品(二) | 拼布小枕文創商品製作應用。材料:拼布、綠豆殼。需具自行完成或尋代工進行裁縫作業。 |
第六週 | 磚染:高溫泥染 | 教授高溫煮染、磚染及高溫泥染的染整原理,體驗高溫泥染的色彩變化。材料:布、酸鹼值試紙、泥染及磚染染料。 |
第七週 | 泥染與墨染自製染料技法 | 泥染與墨染自製染料技法。材料:紅土、赤石脂或白石脂、老墨、薯莨 |
第八週 | 泥染商品創意構思 | 研習泥染文創商品所需的染料、染整、設計、加工等的創意構思。 |
第九週 | 公民學程週 | 原課程停課,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
第十週 | 墨染理論與技法 | 以客家地方的老墨染與田泥染為主,教學多樣的摺染技法。材料:煙末等老墨染料與方巾。 |
第十一週 | 臺灣媒染理論與技法 | 認識媒染、複染、助染、酸鹼法等技藝。材料:布、泥染及植物染料、媒染染整耗材。 |
第十二週 | 臺灣綠色系染布技法 | 認識臺灣綠色系染布的鄉土經驗與技藝。材料:布、植物染料與耗材。 |
第十三週 | 臺灣薯莨染網技法 | 認識臺灣綠色系染布的鄉土經驗與技藝。材料:布、薯莨與水稻土。 |
第十四週 | 布紙裱貼後製 | 文創飾品後製所需的布紙裱貼技術。材料:泥染布、棉紙、糨糊與耗材。 |
第十五週 | 上糨前製與後製 | 文創飾品的上糨前製與後製技術。材料:布、泥染染料、糨糊與耗材。 |
第十六週 | 乾染與補筆後製 | 繪染飾品後製所需的乾染與補筆技術。材料:布、泥染染料與耗材。 |
第十七週 | 臺灣褐色系染布技法(一) | 勞動階級的茶色、褐色與樸色系染布的鄉土經驗與技藝。材料:布、植物染料與耗材。 |
第十八週 | 臺灣褐色系染布技法(二) | 勞動階級的茶色與樸色系的泥染染布技法。材料:布、泥染、老墨與耗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