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室內/林烱任老師。 1.相見歡,師生認識 2.整體課程與目標介紹 3.三鶯生活圈發展 4.水水大漢溪從我們開始 | 3/12,9:30~12:00在三峽國中教室。 (室內導讀)大漢溪三鶯段位處海山地區的核心位置,聚落生活與產業發展和河川息息相關,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活圈與水文化。 室內課 地點在三峽國中上課。 |
第二週 | 戶外/張銓津老師。 1.水文艋舺:歷史地圖上的艋舺。 2.老屋新生。 3.大漢溪生態廊道,介紹濕地故事。 | 3/26,9:30~12:00。 (戶外走讀)萬華火車站集合、萬華林宅、新富町文化市場、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清水巖、台北第一街貴陽街、水濂宮、古早堤防、河乃莊(清水河岸露天歌廳)、過華江橋到板橋端(大漢溪生態廊道)、介紹新北市濕地故事。 |
第三週 | 戶外/張銓津老師。 1.水文新莊:重返海山口 2.新莊的廟街走讀 | 4/9,9:30~12:00。 (戶外走讀)新莊保元宮集合、新莊福德祠、廣福宮、文昌祠、碧江街、大觀街、文昌祠(台北鳥居:文昌路橋)、新莊郡役所、慈祐宮、56坎、挑水巷、景德路/後村圳(新莊平原的生命線)、戲館巷、武聖廟、新月橋(鳥瞰大嵙崁溪)。 |
第四週 | 戶外/張銓津老師。 1. 水文土城:大安圳源頭和賞蝶步道 | 4/9,12:30~15:00。 (戶外走讀)在頂埔捷運站集合出發、媽祖田的大安圳源頭(溪頭路的大安圳橋)、大安圳賞蝶步道、大安寮橋、楊大人廟、捷運永寧站解散。 |
第五週 | 戶外/林美惠老師。 1、南靖里因大漢溪分隔南北兩地 2、 南靖里命名的起源 3、 陶博館、戶外藝術園區、三鶯陶花源的前身 | 4/16,9:30~12:00。 (戶外走讀)9:20於陶博館大門前集合… 細說未建陶博館和戶外藝術園區前此地的歷史…三鶯陶花源(看大漢溪的溪谷生態,及此地如何變成的新生地)…三鶯橋下看部落/三鶯橋下的原住民…南靖吉拉ㄍㄨˋ賽部落。 |
第六週 | 戶外/賴素卿老師。 走讀大嵙崁溪河畔最美的藝術大道 | 5/14,9:30~12:00。 (戶外走讀)1.開發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域簡介 2.藝術大道兩旁植物生態與公共藝術賞析 3.人與環境共生:公園與社區特色介紹 4.雙向經驗交流 |
第七週 | 戶外/賴素卿老師。 走讀大嵙崁溪河畔的台北大學校園 | 5/14,12:30~15:00。 (戶外走讀)1.北大校園創校沿革 2.心湖功能與校園植物生態簡介 3.校園建築特色與公共藝術賞析 4.雙向經驗交流 |
第八週 | 戶外/陳粉老師。 1.走訪溪南四姓古厝 2.溪北老街,重返獅頭口小富貴角 | 5/21,9:30~12:00。 (戶外走讀)1.溪南傳統聚落特色與產業發展 2.溪北老街的變遷與傳奇 3.獅頭口小富貴角特色欣賞 |
第九週 | 戶外/林三德老師。 1.三峽溪與大漢溪的古往今來 2.三峽溪的生態景觀 3.散步慢遊三峽溪步道 | 6/18,9:30~12:00。 (戶外走讀)三峽溪自古即是三峽先民的交通命脈,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現在有了陸路交通,資訊網路一日千里,我們和三峽溪的關係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讀』三峽溪,觀賞河岸的景觀和自然生態,親近、了解三峽溪。 |
第十週 | 戶外/方文樹老師。 1.柑園的前世今生 2.山佳的百年風華 | 6/18,12:30~15:00。 (戶外走讀)1.走讀三鶯二橋、石頭溪水圳、古榕樹群、林家古厝、水 尾埔頭土地公廟、柑園街福德宮,柑園地區的農業發展。 2.走讀柑園大橋、山佳車站、蓋淡坑遺址、鐵道地景公園、 柑園生態河濱公園、看水圳如何帶動山佳地區的發展。 |
第十一週 | 戶外/黃秋菊老師。 1.鶯歌-大漢溪左岸風光 2.大嵙崁溪-鶯歌鐵馬半日遊 3.鶯歌大漢溪鐵馬之旅 | 6/25,9:30~12:00。 (戶外走讀)9:20於陶博館前面集合,租U-BIK,三鶯龍窯橋-三鶯大橋-鶯歌河濱公的-南靖陶藝公園-鳶山堰水岸景觀-山水步道-二甲里渡船頭-中庒調整池折返-左岸咖啡-還U-BIK° |
第十二週 | 室內/林烱任老師。 1.水漾大嵙崁-想望綠廊道 2.耆老說故事 3.學習心得分享 | 7/2,9:30~12:00在三峽國中教室。 (學習分享)藉由影片欣賞,回顧課程走來,引發學員的感想。 邀請耆老分享河畔生活點滴,與大家交流互動。 學員學習心得分享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