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什麼是文化資產 | 1.課程介紹、相互認識、分組 2.認識文化資產的類型、以及各種可幫助你認識文化資產的網站或APP。 | |
從一棟一棟的老房子說起(一) | 介紹單棟類型的文化資產,認識建築物的故事、以及它們的使用狀況。 | |
從一棟一棟的老房子說起(二) | 實地走讀台北城周遭的老建築,認識台北的故事 ★週六 | |
古地圖中的時間密碼(一) | 練習從不同年代的地圖中,解讀台北一百多年來的變化 | |
保存在建築或景觀裡的環境智慧(一) | 介紹帶狀、面狀分佈的文化資產 | |
保存在建築或景觀裡的環境智慧(二) | 實地走讀三貂角漁村,認識人類與海共存的故事 ★週六 | |
古地圖中的時間密碼(二) | 練習從不同年代的地圖中,解讀三貂角四百多年來的變化 | |
你的祖先從哪來(一) | 透過三貂角漁村戶籍謄本,認識聚落人口如何擴散、以及建築興建的邏輯。 | |
看不見的文化資產(一) | 介紹埋在地底下的文化資產,以及肉眼看不見的文化資產 | |
看不見的文化資產(二) | 實地走讀金山蹦火漁法,認識討海人的生命與式微中的技藝 ★週六 | |
畫話老屋(一) | 練習房屋基本測量和記錄,透過簡易的分工,觀察老房子的細節 ★週六 | |
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一) | 認識文資產保存制度與公民行動,以及文化資產的活化和保存形式,如博物館 | |
你的祖先打哪來(二) | 練習記錄戶籍謄本上的資訊,解讀自己的家族故事 | |
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二) | 走讀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 ★週六 | |
畫話老屋(二) | 練習房屋基本測量和記錄,透過簡易的分工,觀察老房子的細節 ★週六 | |
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三) | 走讀老礦工拿老人年金打造的煤鄉礦工文物館 ★週六 | |
綜合討論 | 文化資產轉型作為咖啡館好,還是博物館好?博物館越大越好或小即是美?我們將回顧這學期的課程,來進行討論! | |
第一週 | 導論-什麼是文化資產 | 1.課程介紹、相互認識、分組 2.認識文化資產的類型、以及各種可幫助你認識文化資產的網站或APP |
第二週 | 從一棟一棟的老房子說起(一) | 介紹單棟類型的文化資產,認識建築物的故事、以及它們的使用狀況。 |
第三週 | 從一棟一棟的老房子說起(二) | 實地走讀台北城周遭的老建築,認識台北的故事 ★週六 |
第四週 | 古地圖中的時間密碼(一) | 練習從不同年代的地圖中,解讀台北一百多年來的變化 |
第五週 | 保存在建築或景觀裡的環境智慧(一) | 介紹帶狀、面狀分佈的文化資產 |
第六週 | 保存在建築或景觀裡的環境智慧(二) | 實地走讀三貂角漁村,認識人類與海共存的故事 ★週六 |
第七週 | 古地圖中的時間密碼(二) | 練習從不同年代的地圖中,解讀三貂角四百多年來的變化 |
第八週 | 你的祖先從哪來(一) | 透過三貂角漁村戶籍謄本,認識聚落人口如何擴散、以及建築興建的邏輯。 |
第九週 | 看不見的文化資產(一) | 介紹埋在地底下的文化資產,以及肉眼看不見的文化資產 |
第十週 | 看不見的文化資產(二) | 實地走讀金山蹦火漁法,認識討海人的生命與式微中的技藝 ★週六 |
第十一週 | 畫話老屋(一) | 練習房屋基本測量和記錄,透過簡易的分工,觀察老房子的細節 |
第十二週 | 認識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一) | 認識文資產保存制度與公民行動,以及文化資產的活化和保存形式,如博物館 |
第十三週 | 你的祖先打哪來(二) | 練習記錄戶籍謄本上的資訊,解讀自己的家族故事 |
第十四週 | 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二) | 走讀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 ★週六 |
第十五週 | 畫話老屋(二) | 練習房屋基本測量和記錄,透過簡易的分工,觀察老房子的細節 ★週六 |
第十六週 | 文資搶救、保存、維護行動(三) | 走讀老礦工拿老人年金打造的煤鄉礦工文物館 ★週六 |
第十七週 | 綜合討論 | 文化資產轉型作為咖啡館好嗎,還是作博物館好呢?博物館越大越好?還是小即是美?我們將回顧這學期的課程,來進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