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凡認同眷村文化之社區民眾均可參與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紙筆及個人飲用水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PPT授課,團體討論分享,集體創作
評量方式
出席率45%
上課態度30%
成果展示25%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1.教導學員認識眷村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2.學習眷村文化的建構脈絡
3.培養學員具備文化營造的能力與知識
課程目標
期望透過文化營造的培力方式,提升社區學員對眷村文化保存的知識與技能,進而永續眷村文化。
參考書目
教師自編教材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否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折扣後只需 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1000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教材講義以當週授課PPT為主
課程大綱
第一週 | 開學週 | 課程簡介,相見歡、課程說明。 |
第二週 | 眷村文化知多少 | 介紹目前台灣眷村文化的多元樣貌 |
第三週 | 時間與空間的記憶 | 引導學員分享僑愛新村的記憶與討論 |
第四週 | 眷村地景的類型與案例(戶外) | 台灣眷村各有其特質與文化,就目前眷村案例分享 |
第五週 | 合併第四週上課(戶外) | 同第四週 |
第六週 | 社區營造與眷村 | 如何運用社造概念,建構眷村文化保存及永續 |
第七週 | 細數僑愛眷村特色 | 以世界咖啡館模式,分組討論建構眷村特色 |
第八週 | 眷村文化活動探討 | 以目前各地眷村文化活動探討發展面向 |
第九週 | 公共論壇 | 此週課程將另行安排,學員務必參加。 |
第十週 | 眷村意識凝聚 | 眷村第一代逐漸凋零,眷村文化意識如何永續? |
第十一週 | 眷村在都市社會空間意義 | 眷村在現今社會具有獨特性,運用空間敘述歷史 |
第十二週 | 眷村文物館建構 | 眷村文物館如何建置?依據主題及時間概念討論 |
第十三週 | 眷村成立紀念活動 | 眷村均有成立之歷史,如何透過活動串聯社區意識 |
第十四週 | 僑愛新村建村60周年策辦 | 分享與討論如何以眷村特色策辦眷村文化活動 |
第十五週 | 眷村數位資料典藏 | 眷村有許多珍貴資料,如何透過系統性建立資料庫 |
第十六週 | 文化創意產業聚落與創意城市 | 如何找出發揚眷村特色的文創契機與實踐 |
第十七週 | 眷村綠地圖 | 引導學員繪製眷村綠地圖 |
第十八週 | 總複習,結業 | 成果展討論及籌備,心得分享 |